第(1/3)页
一小群野鸭被惊起,扑棱着翅膀,嘎嘎乱叫着飞散开,搅动水的声响渐渐清晰,还隐隐有机器运作的声响。
一条木船,缓缓从水道中显露身形,体格不小,几乎占去了近半的水道,推开水面的枯枝败叶,留下宽宽一条似伤疤的印痕。
船艉上,系有几根粗绳,被绷得笔直,过了一会儿,一条仅露出水面不足二十公分的铁家伙儿,便现出身影,没一会儿,后面又有一条相似的铁家伙儿冒出来。
铁家伙上,左右各站有一人,手拿长长的竹撑,在控制着铁家伙儿的方向,看那竹撑扎入水中的长度,此地颇显狭窄的水道,深度怕是有三四米不止。
水道两侧,是已不剩半分绿意的枯黄苇荡,三米上下的高度,几乎将船身彻底掩去。
水面上,漂荡着枯败的荷杆荷蓬,死去的浮萍水草,以及那纷纷扬扬后又落下的苇絮,
水能抚去一切,船穿行后所留下的伤疤,迅速合拢,接着再慢慢愈合在一起,伤疤消散无踪。
目光上移,这周围,也是一望无际,成片成片的枯黄苇荡,其间隐隐有水道纵横交错,更远处,潾潾波光间,那是更广的水域。
“你小子,没搞错路线吧?”头船船头,一腰杆笔挺的男子,正手持望远镜四处打量,皱眉扭头,向身旁的青年询问。
“…不会…”青年一脸笃定,自信道:“沿我指的路走就是,绝对错不了的,还要再走一阵,你们的船吃水深,有些近路没法抄!”
男子点头,选择了相信,不相信也没办法,这地方跟迷宫一样,不信对方,别说找到对方,出去都成问题。
这一行,自然是之前夜里仓库外的那支船队,船头男子,则是负责转运的郑胜景,他需带领牵引船及两条油趸,星夜兼程,悄无声息将东西运到指定地方隐匿。
头船,也就是从南方带过来的一条船,船上有两套动力系统,一套仅能提供少量动力,日常之用,掩人耳目。
另一套,动力比较充足,用于紧急情况,而这一次,他们便是开启这一套动力,将船当做拖船来使用。
当然,之前曾两套系统都启用了,用尽全力,终于在天明,活动的人增多前,将船开到这个,人烟稀疏之地。
不过,这只是第一步,后续还需要他,将船驶至这其中的隐秘之地后,将两条油趸进行隐藏,也即现在这个阶段。
至于这地方是哪?华北最大的湖泊—白洋淀,他们自大青河一路过来,开明时分入淀,至现在,已在其低速行驶数小时之久。
白洋淀湖区,后世遭受过相较严重的破坏,经治理后,湖域面积三百六十六平方公里,直观点,五十个西湖的大小。
现阶段湖域面积更大,五零年测得数据,是五百六十七平方公里的大小,距今,这中间,还间隔了十五六年,而这个时间,国内正处于严重战乱,自顾及不了它。
这里是华北的蓄洪区,而华北早已被垦伐得差不多,泥沙俱下,此地极易淤积缩减,其实自清末至民国,此地基本都未得到过治理,所以湖区面积一直在减。
但相较于战争时期,其游积速度还是相对较缓的,毕竟战争是对社会秩序的彻底破坏。
战争前,哪怕政府无力治理,但水系上下游,民间力量,还是会为生产、安全等,对水利设施这些进行一定维保,牵一发而动全身,多少也还能顶点用。
所以这阶段,白洋淀的湖域面积还是要更加广阔不少,估摸着能有后世的一倍。
而且,白洋淀仅是总称,它乃由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湖淀、成千上万纵横交错的水道网络、以及那大片大片的苇荡组成。
把两条油趸藏其中,哪怕知道在此地也几乎不可能被找到,这里倒不算无人区,但终归是蓄积洪水之地,人烟还是相对稀薄的,且基本活动在一些稍宜居区域,湖中很多地方鲜能见着人影。
第(1/3)页